機床鑄件加工時的工藝要求
鑄造作為一種守舊金屬成形行業,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,也在逐漸融合其他行業的材料和技術,本身也在蛻變和成長。未來原材料包括生鐵、廢鋼和回爐的成分、性能,以及熔煉過程中發生一系列反應而形成鐵液,又經過充型、降溫、凝固、冷卻等各個環節,會清晰地被業界所了解。在模樣制造方面,樹脂、鋼材等材料也將代替守舊的木材,根據需要可以在鑄件內鑲各種鋼管,床身鑄件結構也會正確,這些都是大型鑄件的未來發展趨勢和方向,同時為鑄造節能節材帶來重要影響。
下面,詳細講講機床鑄件加工時的工藝要求:
一、機床鑄件涂裝前要對床身鑄件進行檢查,對表面凹凸不平處要使用工具進行修整,表面的污物要予以去掉。
二、經過機械加工后的床身鑄件,涂漆前須用金屬清洗劑或潔凈的工業汽油進行淋洗或刷洗,確定去掉表面的油污和其他污物。
三、底漆刷涂或噴、浸要均勻,底漆在使用前須充足攪拌均勻,稀釋至適當的年度再進行涂抹。
四、填充鑄件凹陷的原子灰要按照產品的使用說明加入適量的固化劑,使用前須充足攪拌均勻。
五、如果使用過氯乙烯填充床身鑄件的凹陷,每次刮涂不宜太厚,刮涂厚度一般在0.5毫米左右,每次刮涂須等上以次刮涂的材料干后再進行。
六、使用過氯乙烯填充床身鑄件凹陷后須等其干燥后才能進行打磨,每次打磨后均需要去掉表面的磨漿和粉塵。
七、采用水磨技術進行打磨,為防止機床鑄件經過加工的表面生銹,需要采用防銹水進行打磨。
八、經過打磨后,如果有金屬外露現象,需要不刷配套的底漆。
九、在后一到膩子打磨清理干凈后,需要噴涂過氯乙烯二道底漆,這樣可以提升漆膜的平整度,提升漆膜的光澤。
機床鑄件剛混好的樹脂砂充填性強,流動性好,填砂后工人只需輕輕刮平即可,不需用風動搗實,一方面延長了木模使用壽命,另一方面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,提升了造型制芯生產速率,與粘土砂相比,每噸鑄件可減少造型制芯工時12小時壓鑄合金與模具鋼的親和力越大,越容易互相熔融粘合在一起。壓鑄合金與型壁粘合后會產生大的脫模阻力,鑄件脫模時出現拉傷。目視鑄件粘模部位存在表面粗糙、脫皮或缺料等拉模痕跡(注:要與積碳相區別),在粘合嚴重的情況下鑄件會被撕裂破損。而目視模具型腔表面粘附一層壓鑄合金,顏色泛白。壓鑄合金液噴射或流動沖擊型壁或型芯后,使型壁或型芯溫度升高,在高溫時合金液與型壁的模具鋼發生熔融焊合而產生相互粘附。
對于機床床身鑄件,除了輪廓尺寸大,壁厚也大,因此所采取的工藝措施顯得重要……
一、冷鐵分為內冷鐵和外冷鐵,對于尾座體、主軸箱體、工作臺的厚大部位,在其內部我們設計了焊接內冷鐵架(材質為鋼筋),外部放置石墨冷鐵。
二、保溫冒口針對鑄件上箱的厚大部分,放置不同規格的保溫冒口,可以起到好的補縮效果,且減少金屬液用量。
三、對于高大型鑄件,我們設計兩套澆注系統,上面為一套(距上箱約1/3總高),中下區域為一套,鐵液先充入中下區域的澆注系統,上面澆注系統后進,同時,上面的鐵液溫度比先澆的要高一些,這樣的澆注系統對鑄件有很好的補縮效果。
四、鑄造工藝模擬對大型鑄件的各種預設工藝方案進行模擬,可以避免大型鑄件不能先試驗在生產帶來的風險,可以提升大型鑄件的成功率,我廠的105t工作臺、78t立柱、87t尾座體、95t主軸箱體都曾進行工藝模擬,起到了為質量保駕護航的作用。